原标题:审案历时6年,“最年轻院士”的院士称号被撤销背后
量刑由一审的12年减轻2年,改判为10年;罚金也由一审的300万元,改为250万元。
文 | 沈林
1月11日,曾经的“最年轻院士”李宁的(农业学部)中国工程院院士称号被中国工程院正式撤销。

不久前,2020年12月8日,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李宁腐败罪的二审判决公布,吉林省高院维持此前一审法院对李宁犯腐败罪的认定,但将量刑由一审的12年减轻2年,改判为10年;罚金也由一审的300万元,改为250万元。
历时6年半之久的“中国院士第一案”终告落幕。
曾腐败3400万元科研经费
2014年6月,李宁被吉林检方带走调查。之后,检方宣布对李宁予以逮捕。李宁是1949年以来第一个被逮捕的院士,该案因此也被称为“中国院士第一案”。
李宁1962年出生于江西南昌,是吾国动物转基因钻研周围的著名科学家,2000 年,李宁领导的课题构成功实现了中国始例转有人 α 抗胰蛋白酶基因(hmAAT)的转基因羊,由此声名大噪。他带领的团队曾创造了众项世界和全国“第一”:如世界最大的克隆牛、中国第一头克隆猪等,李宁曾被称为 “中国动物转基因克隆钻研领武士物”。

行为动物分子遗传育栽行家,李宁在动物功能基因组、克隆分子机理等基础钻研周围,都取得了较益的原创性收获。2007年,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,时年45岁,是那时全国最年轻的“两院”院士。他曾公开外示,“国家给吾这么众科研经费,稀奇是吾做的转基因和克隆,吾又改造出这么众有用的东西来,倘若它们能投向市场,吾就异国辜负国家,异国辜负平民纳的税,也能够瞑现在了。”
据报道,李宁在科研上专门辛勤,履走的是“7天工作制,白添暗,五添二”。在弟子的眼中,李宁管事偏重细节,挑前一个月就要做规划,甚至出差的飞机上也不忘拿着笔记本不息工作,清理文件和钻研论文。

正因其稀奇的身份和他曾作出的科研贡献,李宁案耗时很长,2019年有众名院士联名呼吁,尽早审结已经赓续长达五年之久的李宁腐败案。2020年1月3日,吉林省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新闻,公开宣判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及同案被告人张磊腐败一案,认定李宁、张磊腐败的金额为人民币3410万余元。理由是“鉴于近年来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不息调整,遵命最新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,结相符刑法的谦抑性原则,对检察组织控告的腐败原形,依据李宁、张磊名下间接费用可支配的最高比例进走核减,对核减后的345万余元可不再作作恶评价,足够表现了‘从旧兼从轻’的司法原则。”


一审判决后,李宁坚持认为本身无罪并在宣判后当庭外示上诉。李宁称,本身“从海外留学归国后,从未亲自管理过科研经费;本身异国腐败和私用过一分钱科研经费”。
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期间,上诉人李宁自愿认罪认罚,挑交了悔罪书,在其辩护律师见证下签定了《认罪认罚具结书》。二审庭审中,李宁对原审判决认定的原形、证据及判决认定的罪名均无阻止,当庭外示认罪、悔罪,上诉乞求二审法院根据其认罪态度,依法从轻责罚,并情愿授与法院的判罚。根据李宁的认罪态度,检察组织挑出了二审的量刑提出。因此,二审法院对李宁正当减轻了刑期和罚金。
推进科研改革还有长路要走
李宁案对科技周围、哺育周围逆战败以及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完善,具有主要请示意义。

2008 年,中国准许了总金额达 200 亿元人民币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植育宏大专项资金,旨在发展转基因技术。但自 2014 年李宁事件曝光后,农业部已对包括转基因在内的科研项现在管理进走清查整理,重点是监督农业科研项现在资金是否做到单独核算、专款专用,有无扩大经费操纵周围、预算外拨款、虚列支付、套取资金等违规、违纪、作恶走为。
有一些说法认为,李宁案的发生与以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同理亲昵有关。对此,在答记者问时,该案一审审判长外示,从开庭审理查明的原形和证据来望,李宁对其有关科研项现在不存在投入自筹资金的情况,通盘涉案资金均来源于国家财政下拨经费。于是,李宁的作恶不及归因于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和操纵制度的完善与否。
审判长指出,科研经费的用途具有清晰的专属性,不准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、任何方式予以截留、套取,归幼我操纵。而李宁采取侵袭、骗取、虚开发票、虚列劳务支付等形式将涉案款项转入其幼我限制的银走账户后,绝大片面被用于李宁幼我投资公司或添资入股,涉案的北京全顺捷达科技有限公司、无锡科捷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,截至案发前卫未从事任何科研运动。且上述公司既非中国农业大学竖立或授权竖立,也不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指定和核定的科研平台,中国农业大学对上述公司的竖立、投资均不知情;片面款项被幼我占据,例如司机王某辞职后,发现银走卡存有60万余元,因公司从未讨要过这笔钱,故将该款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和幼我消耗。

李宁案并不是个案,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、中国作恶学会副会长徐岱教授外示,预防永久优于过后责罚,规范科研经费管理,降矮科研人员刑事风险则是重中之重。最先提出构建科研经费管理体制、构成作恶也答依法责罚的模式。
徐岱指出:“科研创新的特质就在于不确定性,无法设计、不走展望,科研思路随时能够发生转折。科研这些特点请求国家管理政策制度更添变通、效果更高,更主要的是将科研人员从浅易繁复的事务性工作中自在出来,在被足够信任的条件下开展创造性的工作。”
正如清明网评论指出:李宁案已经尘埃落定,中国工程院也对李宁作出撤销院士称号的最后处理。但如何优化科研经费管理,既防止跑冒滴漏、挪用侵袭,把每一分钱都用到科研中,又珍惜科研人员的积极性,给科研人员足够的科研经费支配自立权,仍是推进科研管理改革的主要课题。